基因多态性对药酶和药物代谢的影响

点击:次 更新日期:2009年04月12日

  不同人群因药酶的多态性不同,即使在同一标准治疗剂量下,也会出现显著不同的效果,对于EM和IM者而言,其血药浓度无疑是在正常治疗范围内;然对PM者而言,已经达到中毒范围,而对于UM者而言,则仍处于无效范围内。

海军总医院   孙忠实


    所有进入机体的药物均主要在肝脏(次为小肠)经过Ⅰ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反应)和/或Ⅱ相反应(结合反应)代谢降解。Ⅰ相反应的形式有多种,包据脂肪酸化合物氧化、芳香族化合物羟化、磺氧化、N-氧化或N-羟化、N/O/S-去烷基化、去卤素化以及氧化或还原。Ⅰ相代谢反应的结果分别为代谢物失活;代谢物与母体等效,如氟伏沙明→去甲氟伏沙明;代谢物增效,如氯沙坦→E-3174,代谢物毒性增加如对乙酰氨基酚→N-乙酰基苯醌亚胺(NAPQI),以及前体药物转变为活性型如可待因→吗啡。Ⅱ相反应的结果,主要是将非极性代谢物与甲基、乙酰基、磺基、葡萄醛酸以及谷胱甘肽等结合后,转变为极性代谢物而易从肾脏排泄。大多数药物是先经Ⅰ相反应再经Ⅱ相反应后消除,少数药物只经过Ⅰ相反应或Ⅱ相反应后消除。最终由非极性化合物转变为极性化合物排出体外。

    参与Ⅰ相反应最重要的酶是细胞色素氧化酶(CYP450),这是一个超家族药酶,迄今已知人体内有57个家族,17个亚族,约221种酶。其他还有环氧化酶、脂肪酶、水解酶、乙醇(醛)脱氢酶、氨基氧化酶等;Ⅱ相反应有N-乙酰基转移酶2(NAT2)、尿核苷二磷酸葡萄糖苷酰转移酶(UGT1A1)、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甲基转移酶、磺基转移酶、葡萄醛酸转移酶、谷胱甘肽转移酶等。因CYP450酶系既多又重要,故常将其作为所有酶系的代表而简称为药酶(孙忠实,朱珠.2000)。


药酶活性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参与Ⅰ相和/或Ⅱ相反应的全部药酶,在肝脏的分布与其功能并非完全呈正相关,如按重量比,CYP3A4在肝脏中约占29%,在全部药酶的功能中占了34%,即临床常用药的45%~60%均为其所代谢;而CYP2D6虽在肝脏中仅占1%,但其作用在全部药酶中占了14%,可见此酶极为重要,许多作用于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药物均为此酶所代谢。此外,每种药酶催化能力的变异程度也不尽相同,如最常见的CYP3A4,在不同人群中其代谢能力可相差20~90倍,CYP1A2可相差约40倍,CYP2E1仅相差20倍,而CYP2D6可相差高达1 000倍以上。无可置疑,代谢能力越强的药酶,对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越大,临床后果也越严重。
等位基因对药酶活性的影响

    已知每一段具有专一遗传性状和功能的DNA称为基因。一对染色体中两条染色单体上相同位置的DNA片段,就是一对等位基因(Alleles)。故等位基因可定义为“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某一性状的、不同形态的基因”;或定义为“一对相同基因中的一个来自亲代基因的序列改变”(Alternate sequences of the same gene,1 inherited from each parent.)。为与原正常基因相区别,即在该基因左上角加“*”号表示,如CYP2D6,其等位基因为CYP2D6*9。

    一般而言,等位基因所编码表达的药酶,除少数功能正常外,绝大多数的功能均被减弱或缺失。如在一个群体内,某些人的同源染色体的某个相同座位上的等位基因(因多次遗传拷贝或自我复制)超过2个以上,甚至有几十个基因时,就称为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s)。简言之,同一基因中的不同变异称为复等位基因。迄今等位基因最多的是CYP2D6s,它有100多个,包括功能正常的CYP2D6*1、*2、*33、*35;功能降低的CYP2D6*9、*10、*17、*36、*41;功能增强的CYP2D6*1×N、*2×N、*35×N,N= *1、*2、*33、*41(均为复等位基因);以及功能全无的CYP2D6*3、*4、*5 、*6 、*7、 *8、*11、*12、*13、*14、*15*、 16*、18*、19*、20*、21*、38*、40*、*42、*43、*44等。其次是CYP2C9,它有30多个等位基因。


基因多态性对药酶的影响

    基因DNA序列的变异可使其编码的药酶缺失,表达与活性的增加或降低。药物基因组学的核心是药物反应(药酶)的遗传多态性,遗传多态性是药物基因组学的分子基础,即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是药物基因组学的标志之一。药物遗传多态性表现为药物代谢酶的多态性(当然还有许多侯补基因如药物转运体、受体、离子通道以及作用靶位的多态性),在个体之间的这种SNPs差异大约是1%到0.1%,故只要单基因变异在人群中发生率大于1%,即可称为遗传多态性。它们的存在使变异等位基因之间有可能产生纯合子、杂合子等多种遗传多态性的型式:如由2个野生型(Wild-type,功能正常)或1个功能正常、1个部分正常的CYP2D5等位基因编码的“正常型”CYP450,前者可称为纯合子广泛(快)代谢型药酶(Homozygous extensive metabolizers; homozygous EM),后者称为杂合子快代谢型药酶,二者均可简称快代谢型,为正常人所具有,约占人群的75%~85%,这类人群在标准剂量时即有较好的反应;由2个变异型等位基因(Variant alleles,功能减弱或缺失)编码的“无活性或缺失的”CYP450,即称为纯合子慢代谢型药酶(Poor metabolizers;PM),简称慢代谢型,约占人群的5%~10%。这类人群因代谢受阻,药物易蓄积体内而中毒,故必须适当减量。在PM中,CYP2D6约占10%,2C9约占4%,2C19约占3%~21%;在IM中,CYP2D6约占35%,2C9约占38%,2C19约占24%~36%;在EM中,CYP2D6约占48%,2C9约占58%,2C19约占79%~97%;在UM中CYP2D6约占7%,2C9与2C19暂无资料。由1个野生型和1个变异型等位基因;或1个有活性、1个无活牲;或1个无活性1个有部分活性的CYP2D6编码的CYPP450,功能稍欠完整或略有减弱,即为中间型代谢药酶(Intermediate metabolizers;IM),又称杂合子代谢型药酶(Heterozygous metabolizers),在人群中占30%~50%,这类人群在略低于平均标准剂量下,即可获最佳疗效,从临床意义看, 因IM与EM所致影响差别不大,故现在多将此合而为一。如由至少3个或更多、甚至几十个功能正常的野生型等位基,通过一次复制或多次复制而成的基因,当然其所编码的CYP450功能极强,故称为超速代谢型药酶(Ultrarapid metabolizers,UM),简称超快代谢型,在人群中占5%~10%。在UM中CYP2D6约占5%。这类人群如仍给予标准剂量,则不能获得应有的效果,必须适当增加剂量。


常见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