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教育 >> 行为金融学

卡尔·伊坎的维权投资之道

点击:次 更新日期:2015年01月17日

在美国资本市场,如果有人持有的股票被伊坎列为收购对象,那就如同中了彩票一样,股票会节节高升,比如曾经的康宝莱、雅虎等。但是对于公司的管理层来说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伊坎极有可能将他们踢开,就像摩托罗拉那两任CEO一样。

“永不停歇”的企业狙击手


古稀之年的伊坎,拥有近200亿美元的净资产,以及福布斯富豪榜前100名的头衔,被人们称为“投机家”、“激进投资人”,当然,还有那个出名的“企业狙击手”。

即使伊坎本人也不喜欢“企业狙击手”这个称号,但是在位于曼哈顿商业区的办公室墙上的一幅19世纪的油画似乎已经说明了一切——这间办公室摆放着各色古董,而这幅油画却依然显眼,画中的情景正是拿破仑在弗里德兰战役上纵马驰向俄罗斯军队。或许对于外界的评价者来说,伊坎就是拿破仑这样的人,拥有着出色的头脑以及雄心,喜欢在一次又一次的战役之后,让对手崩溃或者臣服。

尽管伊坎的偶像是亚历山大大帝,但是二者均有着“永不停歇”的特性:“你攻下一个国家,开始殖民,然后继续进攻下一个。”这也是伊坎的领导风格。对此,耶鲁大学管理学院Millstern企业管理中心总裁StephenDavis的评价是:“这个公司对这位老板的风格、个性、能力的认同度如此之高,真的无法预测它未来的发展方向。毫无疑问,他手下的团队很能干,但他的领导是公司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于是,1978年以来,“卡尔?伊坎”这个名字就如同恶魔一样令全美企业界苦恼不已。

恐怕最近对这个名字苦不堪言的便是全球知名网络视频租赁公司Netflix的CEO里德?哈斯廷斯(Reedhastings)了。

在2012年的11月,伊坎通过购入股票和买入期权的方式总计购入约10%的Netflix股份,这导致Netflix在纳斯达克收涨14%,当时就已经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伊坎高调宣布买入股份,目的就是要在未来以更高的价格抛售。而当时Netflix马上做出回应:启动一项毒丸计划——“旨在保护Netflix公司和它的股东不受董事会认定的,不符合Netflix公司及其股东最佳利益的任何收购行动的伤害”。尽管如此,投资人依然欢迎这位给自己带来大把钞票的“狙击者”。

与分析人士的推测一样,在2013年的10月12日开始的12天里,伊坎出售了300万股Netflix股票,总获利约8亿美元,其中获利最大的一天,伊坎以341.44美元出售了240万股,要知道,一年之前伊坎收购的价格差不多是均价58美元,仅此一天,伊坎就收入了6.45亿的利润。而这之后,Netflix的股价马上下跌超过了9%。

“狩猎”无人想要之物

对于“猎物”的选择,伊坎有着自己的战略——“瞄准”人浮于事的大公司,先是收购足够的股份,然后推翻管理层,削减浪费,出售不盈利的部门,从而实现最重要的目标:让公司股票在短时期内快速上升,从而套现获利,2012年的Netflix就是最好的例子。“我通常都是在买没有人想要的东西”。伊坎就是这样评价着自己的投资哲学。

几十年间,伊坎“狩猎”的目标遍及所有行业,从石油、天然气到酒店;从药品到地产;从手机制造商到传媒集团,那些拥有巨大市值的公司,如环球航空、西联汇款、摩托罗拉、时代华纳、雅虎等,都曾被他“突然袭击”过。巴菲特和他的导师格雷厄姆也做过不少收购公司后改组管理层的事情,但是依然没有伊坎做得这么多。

很难想象这一切杰举的完成者,是一位总是穿着休闲的棉布裤子和船鞋,脖子上总挂着一副眼镜的“斯文的学者”——或许正是因为此形象与其雷厉风行的动作有着极大反差,所以让那些曾被他狙击过的企业高管们更是承受了不小的打击。

“大家一致的看法常常是错误的,如果你随波逐流,成功就会远离你,所以我买的都是那些不那么耀眼、不被人喜欢的公司,要是整个产业也失宠于大众就更好。”这便是伊坎的投资思路。对此,瑞银投资银行主管肯?默理斯说:“他会在最不可能的时候买入企业的股票,那时人们只看到企业毫无希望,所以在当时,很少有人会认同伊坎的做法。”

为了能将自己的选择做到最好,伊坎把他自己埋身于曼哈顿总部高明的研究团队中,但是通常,选择猎物时,最重要的人还是伊坎本人。他的高级顾问说:“50% 到60%的好点子都来自于伊坎。”伊坎常常一天打10多个小时的电话,对象包括投资银行家、对冲基金公司经理、分析师等一切能给他提供线索的人。一旦找好猎物,伊坎就会与同事们对该公司的每个方面都仔细分析,翻来覆去地分析。

特别钟情于短线的“维权投资者”

与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和长线投资方式不同,伊坎特别擅长做短线投资,通过突袭方式先购入一定数量被他相中的公司的股份,然后以股东或董事身份寻求从内部改变公司,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他的推测极准,以至于可以说一旦他买进了某公司的股票,他就注定要赚钱,然后就是压榨管理层以使得收益更大。但是他的投资方式却存在一定争议。有人称伊坎的行为是“绿票讹诈”,大量收购目标公司股票,逼迫目标公司以较高的溢价实施回购。

也有人把他描述为“股东积极主义者”,因为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可以克服小股东话语权分量不足,弥补大股东内部控制的缺陷。《财富》杂志也把他称为股东权益的保护者,“不管你信不信,现实中的伊坎是一个复杂而又多才多艺的人——他精通各种赚钱之道,可能为股东赚的钱比这个星球上的其他任何投机者都多。”

与伊坎有过接触的美国芝加哥宏观策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首席经济学家、美国新泽西空景投资策略顾问戴险峰表示,伊坎的投资策略属于事件推动类型中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子类——维权投资(ActivistInvesting)。之所以叫“维权”,是因为他们往往是小股东(大都持有不到10%的股份),得不到管理层配合,相反,公司方面会想出种种办法去抵制。所以维权投资者大多有一些共同特点:目标明确、态度强硬以及不择手段。

而伊坎更确立了他“维权”的基本攻击点:极端鄙视大公司的CEO。他最乐于举的例子就是大学里的吃喝俱乐部。在他眼里,这些俱乐部的头头无所事事,但都是“好人”,整天在俱乐部里晃悠。这样的人可能不是很聪明,但却招人喜欢,因为他从来不得罪人。

对这类人所在公司的CEO,他还有一个“笨蛋”进化论:吃喝俱乐部的头头进入公司后,由于具有上述特质,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对上级不会造成威胁,所以在公司能够得宠,得以一步步朝上爬,最终达到仅次于CEO的位置。等到他当了CEO之后,遵循同样的规则,在选人上还要找一个更笨的人。这样,很快公司的CEO们就都是彻头彻尾的“笨蛋”。

听上去的偏激思路,倒是很符合他的激进投资之风。

三大工具汇聚财富力保恶意收购成功


如今叱咤资本市场的伊坎主要通过三大投资工具来聚集财富。

首先是成立于2004年的伊坎合作基金。该基金所需最低投资额为2500万美元。作为发起人,伊坎自己的公司将收取2.5% 的年费和25% 的年度净利润,这比一般的对冲基金都要高(其他对冲基金通常分别只收取1% 和20%)。如今,该基金管理着70亿美元的资本,其中伊坎本人出资15亿美元。该基金主要投资于伊坎擅长的恶意收购领域:通过持有公众公司股票,之后努力推进公司管理或策略的改革,让公司股票和价值在短时期内快速上升。据投资者说,成立不足3年的伊坎合作基金年投资回报率高达40%,税后净利润率为28%。

其次是American Real Estate Partners(AREP),这是一家私人投资基金。过去的几年里,AREP共为股东创造了约40亿美元的财富。该基金的策略是:低价买入一家没人愿买、只有破产一条路的企业,之后把企业经营好,通常持有六七年,在公司获市场青睐时高价出售以获得巨额利润。伊坎用这个办法在房地产、赌场、能源等领域多次出手,屡试不爽,获利巨大。那些在上世纪90年代被该基金购买的公司,出售时的价格已是购买时的6倍。

第三是伊坎个人在铁轨交通制造企业ARI公司、破产的汽车零件公司Federal-Mogul公司、金属再利用企业Philip Services公司投资了50亿美元。他还在癌症药物生产企业ImClone公司、电信服务企业XO通讯公司占有控制性的股份。这些足以保证了伊坎每次进攻对手时的资本。


从堡垒内部漏洞攻击的觅食者

1936年2月16日出生在纽约皇后区Far Rockaway的伊坎,青年时代在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中攻读哲学——直到今天,这所学校也还是全美拥有富翁校友最多的大学之一。1957年,他听取母亲的建议到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isty)转攻医学。但对医学毫无兴趣的他没多久就辍学参军去了。

在军营里,伊坎以自己特有的投机才能迅速成为了小有名气的扑克牌高手——这似乎与许多美国资本圈大佬一样,牌技高超。入伍6个月后,伊坎选择了退伍,从此在华尔街做了一名股票经纪人。

伊坎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开始于1961年。伊坎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踏进纽约股票交易所的情形。宽敞的大厅里人头攒动,那些身穿红色马甲而在人群中穿梭不停的交易员忙碌的身影紧紧地牵引着每一个人的视线,而且他们每一次发出的喊价声都会令所有人脸上的表情在瞬间发生着喜怒哀乐的戏剧性转变。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之中,伊坎强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刺激与兴奋,以及体内积蓄良久的财富能量的狂热躁动。直到多年后,功成名就的伊坎回忆起自己初次走进纽交所的情景时依然唏嘘不已:“它们就像点石成金的魔法师,让奇迹在一夜之间发生,实力、野心和激情在一个个的天文数字中灿然交汇。”

显然,被华尔街所完全迷倒的伊坎在来不及思考股票究竟为何物的情况下就开始学着他人进行买卖交易,而且因为出色的投机技巧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就轻松赚到了4000美元,作为对自己投资成功的犒劳,伊坎用赚来的钱买了一辆敞篷车。然而好景不长,1962年美国股市的崩溃让初出茅庐的伊坎几乎把前期所赚资金损失殆尽,而且还不得不卖掉心爱的敞篷车。难能可贵的是,从股市中栽了一个大跟头的伊坎已经清晰意识到了自己专业知识的缺陷与贫乏,他开始发疯似地到夜校充电,从零开始学习会计、证券分析等基础课程。三年之后,伊坎用自己的积蓄和从朋友那里借来的一部分资金成立了一家名为Icahn & Co.的小型证券公司,主营业务是风险套利和期权交易。

1978年,伊坎开始涉足公司恶意收购领域,汽车零配件制造商辉门公司成为他的首个猎物。上世纪80年代初,这家历史悠久的公司一度因经营不善而濒临破产,精明的伊坎嗅到了机会,他筹资8000万美元毅然收购了辉门。之后,伊坎重金聘请麦肯锡等国际专业顾问公司为企业在战略设计、管理改革等方面提供咨询,并最终将这家企业转型成一个管理规范和极具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公司。几年后,当他决定出售辉门的时候,这家公司的价值已经是当初收购价的20倍还多。

首战告捷的伊坎自此开始了贪婪的“觅食”之旅。1985年,伊坎发觉刚刚完成业务拆分的环球航空集团存在控制权漏洞,便联合合伙人悄无声息地频繁买进该公司股票。在达到监管机构规定的需要披露持股情况的底限后,他开始疯狂地迅速加码,数天内将持股比例从5%骤提至16%。直到此时环球航空公司才意识到大事不妙,但伊坎并没有就此收手,而是穷追猛打,继续增加持股达到52%,最后完全控制这家公司。

如今,在美国股市频创历史新高之际,伊坎表示出审慎态度,他认为市场很容易出现大幅下滑。伊坎指出,目前美国绝大多数企业的盈利都好比“海市蜃楼”,并非因企业运营向好实现的,而更多是受到低借款成本的推动。不过伊坎强调无法预期市场的短期表现,因为有太多变量。

嘴上从不饶人的孩子气对手

除了对于伊坎“恶意”投资的厌烦与无奈,资本圈大佬们还不得不面对一个行事极为高调,或者说有些孩子气的对手。


在2013年的11月,伊坎旗下的伊坎公司(IEP)公布了今年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显示该公司第三季度营收57亿美元,净收益为4.72亿美元。原本财报已经足够显示了收益额,但是伊坎偏偏在财报声明中加了这么一句话:“如果你在2009年购买了Icahn公司的股票,那么在全球经济从金融危机中持续复苏的大环境下,你就能实现平均每年39%的高回报率。”同时,伊坎表示“如果从经济开始复苏的2009年4月开始计算,投资IEP股票就能带来总共高达347%的回报,平均每年回报率为39%。而从2009年4月至2013年9月,IEP的净资产价值已经增长了282%,平均每年增长35%。”

不仅如此,在刚刚过去的10月里,伊坎还与比尔?格罗斯在推特上拌起了嘴。原因是,当时伊坎写信给苹果CEO库克,建议苹果进行150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结果格罗斯在推特上讽刺:“Icahn应该离苹果远点,像比尔?盖茨那样多花点时间做慈善。如果Icahn足够聪明,你应该用这点聪明劲帮助更多的人,而不是你自己。”对此,伊坎马上回应“如果你真的想做好人,为什么你不像我和盖茨以及其他人那样,加入givingpledge.org呢?(givingpledge是盖茨和巴菲特建立的一个慈善组织,鼓励世界上最富裕的那些人将他们大部分的财富捐献给慈善机构。伊坎在2012年加入该组织,目前他已经给西奈山医学院捐献了2亿美元,这是纽约教学医院有史以来最大的捐赠。)”

要知道,伊坎,今年应该是77岁高龄了。当然在此之前,他也从未在嘴上饶过人:1988年,德士古(Texaco)首席执行官不愿拆分有价值的加拿大子公司并提高分红水平,伊坎将其行为和希特勒及斯大林相提并论:“很多人为反对暴政而死。我至少可以对它投反对票。”

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1998年谈到另一位企业狙击手罗恩·佩雷尔曼和漫画公司漫威(Marvel)的争端时,伊坎说:“他就像个水管工,你借钱给他,让他的事业起步;接下来他会到你这里来,弄坏你的房子,然后再告诉你,他想要你的房子,但他一个子儿也不想掏。”

2006年评价时代华纳(Time Warner):“伟大的传媒公司需要远见卓识的领导者,而不是把总部设在哥伦布环岛,只会放马后炮。”(《财富》杂志(Fortune )为时代华纳所有,而且仍设在时代华纳的洛克菲勒中心办公室内。)

又如,他在解释2008年美国经济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时将雅虎(Yahoo)董事会及首席执行官作为典型:“我早就习惯于国内许多董事会和首席执行官的效率以及由此造成的美国公司缺乏竞争力的局面……但杨致远和雅虎董事会还是让我感到吃惊……”

再如他在关于阿克曼的对话中写道:“比尔,你把我称为伟大的投资人,对此我表示感谢。不幸的是,我不能这么称呼你。”

   
    
 

科研教育